“希望能超越中西之爭,體用之分”
中國MBA發(fā)展論壇是一個由中國MBA學生自己牽頭組織的、用中國MBA自己共同的品牌命名的全國性MBA學子交流平臺。2007年5月19日,第八屆中國MBA發(fā)展論壇在北京正式開幕。下文為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教授在“第八屆中國MBA發(fā)展論壇——MBA教育(院長)論壇”上演講的摘錄。
我很榮幸來參加這次大會,并希望借此機會與大家分享一下長江商學院在管理創(chuàng)新方面的探索。
中國經過這么多年的快速發(fā)展,我認為已經具備了考慮在全球范圍內塑造新一代商學院的條件。其實在今年“五一”前,我和我的同事在業(yè)內已經就此做了大量的討論,討論的主題之一就是“全球新一代的商學院”。
我認為目前全球經濟發(fā)展主要有幾個大的趨勢:
第一,《世界是平的》這本書告訴我們,今天世界已經經濟一體化和全球一體化。更為重要的是,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中國企業(yè)和中國的商學院應該如何面對這些挑戰(zhàn),我們新的定位是什么?這就需要我們關注主宰世界經濟以及具備整合全球資源能力的頂級跨國公司。即使在中國市場已經處于全球競爭了,但我們仍要具有真正的全球視野。
第二,無論是國家或是企業(yè),我們都要學會“以全球應對全球”,而不是“以中國應對世界”。所以無論從國家和企業(yè)層面,我們都需要一步一步的打造這方面的工夫。中國人在所有方面都是最優(yōu)秀的。在新的視野,新的思維,新的組織形式已經形成的今天,中國的商學院煉就“全球應對全球”的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從大企業(yè)的層面,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有很多。從企業(yè)管理到管理教育,我們多少還受到洋務思維的影響——派中國人學習西方先進的東西,然后回到中國,希望再把企業(yè)做得更好?;揪褪沁@個思路。它的弱點是以中國應對世界,整合中國資源應對世界,而不是整合世界資源以應對世界。
從這個角度,我們再來反思一下中國許多商學院的發(fā)展模式,這和國家發(fā)展,中國民族企業(yè)的發(fā)展很類似。中學為主還是西學為主的局限性,各位嘉賓剛才已經談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全盤西化的問題也已經很多,比如說拷貝模式,教學工廠模式。很多中國的管理學教育,沒有世界級的教授,沒有新的思想,沒有研究,沒有融合,從某種意義上講,更像是一個培訓機構。
我們再來看香港科技大學所走的研究型模式。這個模式也存在兩大問題。首先是資金投入非常大。因為它要在全球范圍內競爭到這么多的優(yōu)秀人才,無論是待遇還是進行研究的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資源;其次,這種教學方式最終還是很難超越斯坦福大學,很難超越麻省理工大學。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現在才更需要成為一所新一代的商學院。
美國頂級商學院在全球化的今天,也有其自身的弱點。首先,他們過于關注自己;其次,他們比較關注現代企業(yè)的發(fā)展、競爭與合作;第三,美國的商學院過去對人文也重視不足。而在未來十到二十年,現有的跨國公司在主流市場和新興市場經過整合之后,哪家商學院找到了這股交叉力量的結合點,誰就能夠找到通往未來勝利的鑰匙。在全球化的今天,我認為美國的發(fā)展模式有太多的東西已經跟不上發(fā)展了。這就是為什么包括哈佛和沃頓商學院的院長,下一個研究目標也是新興市場。
在長江商學院一直強調全球視野,我們沒有中國和世界之分。我們更希望走出第三條路,超越中西之分。我們的差異化之一就是希望能夠盡快做到中國和世界的無縫對接。怎么能做得到呢?
第一,要真正請一批世界級的教授,因為他們必須要了解世界;
第二,第一批教授必須是華人,因為只有華人才沒有語言和文化的障礙;
第三,必須專注于對新興市場研究;
第四,必須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
第五,這些教授必須長期扎根中國?!翱者\”四個哈佛教授來中國研究中國企業(yè),這個不太現實。
因此,長江商學院擁有一批真正對全球企業(yè)的問題有相當深入了解的華人教授,經過近五年的沉淀,我們可以非常自豪的說,對于新興市場和全球市場的無縫對接,我們領先世界十大商學院三至五年。這就是為什么今年5月會有來自韓國的40多個企業(yè)老總來長江商學院參加培訓的原因之一;今年6月初,來自印度頂級的20家企業(yè)的老總,也來到長江商學院做培訓,這在全球可謂史無前例。為什么這些來自世界一流企業(yè)的老總們能抽出時間來參加我們的項目?我們正是依靠新思想,新視野和新思維,掌握了通往未來的鑰匙。這套思想既可以服務于我們頂級的企業(yè),也可以服務全球500強企業(yè)。
面向未來,我們不是一個拷貝西方教育體系的商學院,我們要做的是“全球新一代的商學院”。當然,我們對中國本土的企業(yè)也做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因為源自中國的企業(yè)是顛復性的力量之一。
我把中國的企業(yè)家分成三代。中國第一代企業(yè)家的成功來自于極其強烈的發(fā)自內心的成功欲望,是第二代企業(yè)家的商業(yè)偶像,有很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第二代中國企業(yè)家的崛起,則是“好的商業(yè)模式/技術創(chuàng)新+風險投資+海外上市”的成功,創(chuàng)新力是他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而要真正出現“以全球應對全球”的中國企業(yè),要看第三代中國企業(yè)家,像印度的米塔爾那樣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yè)。長江商學院的使命之一就是幫助第一、二代企業(yè)家能夠更好地實現到第三代的轉化,幫助中國培養(yǎng)第三代企業(yè)家,并能以全球的眼光應對全球。
長江商學院一直努力希望能超越“中西之爭,體用之分”,希望超越中西,達到更高的層面,最終一切為我所用。謝謝大家!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