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建立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對于監(jiān)督、規(guī)范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至關重要。
□綜合素質評價作為一種新型評價制度,是對學生整體素質的綜合評價,適應了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體現了素質教育和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為了使這兩種評價制度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要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學業(yè)水平考試抽測制度、校長誠信承諾制度及責任追究制度等,確保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真實性,發(fā)揮其在高校錄取中的作用。
日前,省教育廳公布了從2009年起開始實施的《福建省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后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穼Ω咧袑W生的綜合評價制度、高校招生考試內容改革以及高校錄取模式的改革等相關內容進行了說明。整體來看,該《方案》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多元化評價有利于高校選拔合格的新生。
與新課程改革有效銜接
學生綜合評價、考試內容、高校錄取均成為此次高考改革的主要內容。與以往的改革相比,此次改革表現出明顯的綜合性。《方案》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建立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對于監(jiān)督、規(guī)范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至關重要。目前福建省學業(yè)水平考試實行的是“反向會考”模式,即文科傾向的學生參加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4科的全省基礎會考,理科傾向的學生參加政治、歷史、地理、信息技術4科的全省基礎會考。為了保證該制度的順利實施,福建省教育廳專門制定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yè)基礎會考方案(試行)》,對學業(yè)基礎會考的科目、考試范圍、考試時間、成績評定及實施辦法等作了詳細的說明。今后,根據教育部有關規(guī)定和普通高中教學情況,將進一步完善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
綜合素質評價作為一種新型評價制度,是對學生整體素質的綜合評價,適應了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體現了素質教育和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了保證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福建省制訂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指導意見(試行)》,對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評價結果的表達及實施等進行了說明,作為各個學校組織評價工作的基本依據。
為了使這兩種評價制度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要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學業(yè)水平考試抽測制度、校長誠信承諾制度及責任追究制度等,確保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真實性,發(fā)揮其在高校錄取中的作用。
《方案》強調,要“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實現與高中新課程內容的有機銜接”??荚噧热葜该恳婚T考試科目所要考查的內容,反映考生的能力---學習知識本身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內容改革往往是高考改革的難點、重點,考什么、用什么考、怎么考,這些問題都需要認真研究,否則將會對中學教學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為了發(fā)揮高考對中學教學的正面導向作用,實現高考改革與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銜接,《方案》指出,根據教育部頒發(fā)的各學科課程標準、考試大綱、福建省教育廳頒布的《考試說明》等確定考試范圍及內容,依據《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選修Ⅰ課程開設指導意見(試行)》,增設選考題,考生根據自己的選修情況作答;考試內容改革應突出對考生能力和思想方法的考查,這將有利于積極引導中學避免搞題海戰(zhàn)術,注重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
《方案》倡導今后高校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錄取方式。考生的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高校錄取新生的必要參考,將來隨著中學教育評價制度的不斷完善,將被納入錄取環(huán)節(jié),成為高校錄取新生的依據之一。省屬“211”本科院校在條件成熟時可試行多元化的自主選拔錄取辦法;高職高專院校經批準也可以探索多元化的招生選拔模式改革。應該說,這些都是綜合考慮了當前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和高考錄取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綜合評價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及高考改革的深化留下了彈性空間。
學生綜合評價制度、考試內容、高校錄取三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就像一個有機體的3個部分,無論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有機體的正常運轉。正因為如此,《方案》才通盤考慮,將三者均作為改革的主要內容,這同時也意味著高考改革要關注中學教學實際,發(fā)揮高考引導、規(guī)范中學教學的正面導向作用,而中學的教育教學也要為高考改革做好一些基礎性工作。唯有如此,才可以實現高考改革與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銜接。這樣既有助于高校選拔人才,也有助于中學新課程的實施及考試評價制度的改革。
科目設置保持穩(wěn)定
為了使高考改革保持平穩(wěn)過渡,實現新舊課程的有機銜接,與其他幾個先行省份相比,福建省高考改革方案的突出特點是它的平穩(wěn)性,考試科目、考試時間及科目分值均未變動??颇糠从晨忌闹R結構,滿足高校不同學科專業(yè)對知識結構的差異性要求??颇扛母镏父呖伎荚嚳颇吭O置的更改和變動,以及不同科目組及科目數量的變化等??颇吭O置一旦確定,則不宜頻繁變動,否則對中學教學會造成較大的沖擊。
自高考恢復至今,科目設置的改革從未停止過,從最初的模式到會考基礎上的新高考科目改革,再到1999年試行的“3+X”科目改革和2007年開始的高中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科目改革,科目設置幾乎年年在變,這不僅對中學教學影響較大,也不利于高校選拔人才??颇扛母锏哪康牟煌夂鮾蓚€:一是解決學生偏科問題,二是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但實踐證明,這兩個目的到現在并沒有完全實現??颇吭缴?,學生偏科現象越嚴重;相反,科目越多,又會在某種程度上加重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這說明僅僅通過考試科目的改革很難實現上述兩個目的,根本之道是改革考試內容,提高命題的科學性。另外,一定時期內高校不同學科專業(yè)對考生知識結構的要求具有穩(wěn)定性,因此,考試科目也應保持相對穩(wěn)定。正是基于上述因素,福建省新高考方案在科目設置等方面并沒有變動,而是保持了原有的考試模式。
注重人才選拔的科學性
研制過程的科學性。為了做好高考方案的研制工作,福建省教育廳專門成立了由高校專家、中學教師、教研部門人員組成的課題組,歷時近兩年時間,奔赴各區(qū)市,深入中學、教研部門,展開廣泛調研,發(fā)放調查問卷1萬多份,聽取各方關于新課改后高考改革方案的建議。
《草案》出來后,在征求多方意見及借鑒先行省份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多次修改,最終才得以確定?!斗桨浮费兄频恼麄€過程嚴格按照科學、民主的程序進行,這不僅保障了這項工作的科學性、嚴肅性,同時也有利于提高高考方案本身的科學性。
選才標準的科學性?!斗桨浮分赋?,考試應突出能力要求,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試內容要貼近社會、貼近考生實際。此外,隨著中學評價工作的逐步完善,考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等都將成為高校錄取新生的依據,避免過去的“一考定終身”。錄取標準的多元化有助于高校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考生,從而選拔到更優(yōu)秀的新生。很顯然,無論是考試目標的確定、考試內容的改革,還是錄取標準的調整,都體現出注重人才選拔的科學性。
命題研究的科學性。由于高考對中學教學有著強大的指揮棒作用,往往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因此,對中學教學而言,高考命題工作至關重要。福建省自2004年開始實施自行命題工作(具體命題科目為語、數、英3科,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考試科目命題工作委托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年來在福建省招委會、教育廳高度重視下,自行命題工作基本平穩(wěn)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幾年來由于缺少命題專門機構和專業(yè)管理人員,在高考命題質量控制與評價方面,命題技術與理論研究方面以及命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都還存在明顯的不足,不利于命題工作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從2009年開始,福建省所有高考科目將全部按照新課程方案命制,命題工作量巨大,原來的命題工作方式已無法適應和承擔新課程高考命題工作。
因此,為了提高福建省高考自行命題質量,保障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發(fā)揮考試對中學教學的正面導向作用,《方案》指出,各學科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及福建省制定的各學科考試說明將成為今后高考命題的依據,試題設計應與課程評價目標相一致,努力體現高中新課程理念。考試要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同時試題要有一定的區(qū)分度和適當的難度。為此,要加強命題研究工作,組織命題專家隊伍,培訓命題教師,建立學科命題教師庫。命題研究人員要深入教學一線,熟悉中學新課程教學現狀,開展試題研制及試測工作。實際上,從2007年開始,福建省已經開始了自行命題教師培訓、命題教師庫的建立等相關工作。希望隨著《方案》的公布,今后有關部門及領導能繼續(xù)重視命題研究工作,使命題研究步入正規(guī)化、科學化軌道,從而保障新課程后高考命題質量。(一)建立和完善對普通高中學生的綜合評價制度,并逐步納入高校招生選拔評價體系。
1.完善普通高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建
立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有利于對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監(jiān)控,規(guī)范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學行為,促進普通高中按照國家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評定采用等級制,其中書面考試科目按照A、B、C、D(優(yōu)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個等第評定;操作考查項目按照合格、不合格兩個等第評定。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由學校記入學生學籍檔案。
2.建立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實
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實現普通高中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yǎng)、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6個維度。
根據綜合素質的不同維度及其表現特點,對評價結果采用不同的呈現方式:“道德品質”、“公民素養(yǎng)”、“審美與表現”的評價結果以優(yōu)秀、合格、尚待改進3個等級呈現;“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評價結果以A、B、C、D4個等級呈現;“運動與健康”的評價結果以良好、一般、差3個等級呈現。
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應深化評價改革,加強制度建設,將其納入普通高中電子學籍管理,使綜合評價可信可用,發(fā)揮其為普通高校招生選拔提供參考依據的作用。
?。ǘ┥罨胀ǜ咝U猩荚噧热莞母铮瑢崿F與高中新課程內容的有機銜接。
科目設置:“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指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其中數學科分為數學(文科)和數學(理科)。語文科考試時間為150分鐘,數學科和外語科各為120分鐘,各科滿分分值為150分。
文科綜合包括政治、歷史、地理3個科目的綜合,報考文史方向的考生必須參加文科綜合的考試。文科綜合考試時間為150分鐘,滿分分值為300分。
理科綜合包括物理、化學、生物3個學科的綜合,報考理工方向的考生必須參加理科綜合的考試。理科綜合考試時間為150分鐘,滿分分值為300分。
總分值滿分為750分。
報考體育類、藝術類的考生文考科目可選擇文科綜合或理科綜合,再加考相關術科。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