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學生們和沒找到工作的畢業(yè)生們還會在暑假期間到全球一些偏遠角落深刻反省一番。而今,在勒緊腰帶過日子的英國,這似乎已是一種許多人都認為再也無法負擔得起的奢侈。
這至少是英華咨詢有限公司——一家總部設在倫敦的招募咨詢公司——為學生尋找實習機會的生意日益火爆的原因所在,因為學生們都敏銳地感覺到,中國注定會在他們的職業(yè)生涯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在北京一家酒店里,新一批來京的80名青年聚在一起,接受為期一天的文化介紹,那有助于他們在商務禮節(jié)這塊文化雷區(qū)里邁好第一步。
英華咨詢有限公司研究跨文化公關的專家路易絲·比蒙特女士問道:“如果中國同事對你說,‘北京的交通狀況太恐怖了’,你認為應如何回答呢?”學生們聽后一頭霧水,屋子里一片寂靜。于是,比蒙特女士幫他們解答了這個問題。
她說:“我們不要說,‘是呀,真恐怖’。這種回答不好。你要說,‘啊,是呀,是有點兒堵,但你應看看倫敦的交通狀況,倫敦也好不到哪兒去’。這種回答要好得多?!?/P>
這是實習生們首次領教給人留“面子”的中國式游戲。
這些實習生有的是學生,有的才剛剛畢業(yè),他們主要來自英國、美國、西班牙、法國等。對他們來講,這只是第一次考驗,而后面還有很多令他們感到困惑的考驗呢。
學習營銷的20歲的路易絲·古德恩坦言,她此前曾嘗試在倫敦積累些工作經驗,但當?shù)毓径荚谙鳒p開支,她未能如愿。因此,她這才考慮到中國實習。
她說:“倫敦的競爭太激烈了。我一點成就感都沒有。我得來這里積累些經驗,學習如何與中國人打交道,并學學這里的營銷之道。我肯定會考慮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的?!?/P>
與她一樣有如此決心的還有23歲的伊恩·麥克法迪恩。學習機械工程專業(yè)、畢業(yè)于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的麥克法迪恩致力于研究環(huán)保技術和可再生技術。他說,他本希望在殼牌石油公司或英國石油公司謀個差事,但未能如愿。
他說:“只要你夠條件就能得到一份工作,但要想得到一份想做的工作就難得多了。當前的就業(yè)市場競爭太激烈了。我十分清楚我想在哪個行業(yè)工作。如果那意味著要去國外的話,我會欣然接受的。”
除了堅定的決心—一或者說是對本國就業(yè)市場持續(xù)冷淡心存憂慮,這些未來一代的英國商人們最大的感受是,他們對中國提供的機遇興奮不已。
學習商務與金融專業(yè)的22歲男孩兒塞繆爾·卡特明年就將從愛丁堡的赫里奧特-瓦特大學畢業(yè)了。他說:“我來中國是有明確目的的。中國是唯一躲過金融危機的國家,中國經濟仍在迅速發(fā)展。為發(fā)展金融業(yè),他們?yōu)樯虾V贫艘?guī)模龐大的計劃。我希望能有一天加入其中?!?/P>
他還說:“我有個學建筑的朋友,他也這么想。他希望去上海,因為那里在修建各式各樣的絕妙建筑。每個人都希望能參與其中。”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