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首都機場。18歲的大連小伙孫天齊乘坐早晨7點40分的航班,踏上了前往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求學之路。孫天齊身旁,還有十多名和他年齡相仿的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
作為讀內地大學和港校之外的“第三條道路”,去國外讀大學的念頭,正星星點點散播開來——2009年,84萬高考生棄考;今年有人預計,這一數(shù)字將突破百 萬。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放棄國內中高考轉而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正以20%的速度增加。在某留學機構主頁上,“左高考、右留學”的大標題十分醒目。
“前幾年,許多家庭還處于觀望的姿態(tài),不敢貿(mào)然放棄高考。而如今,一些家庭表現(xiàn)得更為直接?!睋?jù)威久留學總監(jiān)陳華介紹,“棄考熱”正從國內一線城市逐漸向二線甚至中小城市蔓延。
“帶著全部嫁妝出去了”
約15萬元人民幣學費/年,2萬元住宿費/月,還需要生活費,同時還有60萬到80萬元人民幣凍結半年——代價不菲的留學花費,讓不少家長直呼“女兒是帶著全部嫁妝出去了”,除此之外,還要搭上父母難舍的思念和國內打下的知識基礎。
羅璐現(xiàn)就讀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媽媽高潔在思念女兒時,也曾想過“為什么千里迢迢把閨女送過去?”但當一年后看到了成熟自信、經(jīng)歷豐富的女兒時,她說:“痛苦是值得的?!?/P>
天津的楊律師對當前的教育體系頗有些“愛恨糾纏”,“從孩子自身來講,雖然比較聰明,但不愿意死讀書。在國內的話,可能上一流大學比較有難度?!睘榇?在兒子即將升入高中時,他便把孩子送到一所國際高中,出國的念頭幾年前便埋下,“在國外,可能更適合孩子的成長?!?/P>
高潔說:“對現(xiàn)在的出國熱,我很理解。因為現(xiàn)在的小孩從幼兒園開始就上各種補習班、奧數(shù)班,沒有童年的快樂。國外可能給孩子的環(huán)境更加寬松,對孩子的培養(yǎng)也更為全面。”
中央教科所研究員儲朝暉評價說,國外“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與適合的成長機制”是吸引諸多家庭的重要原因,而越來越開放的環(huán)境,無疑增加了人們選擇的空間和機會。
“痛并快樂著”
“老師上課有激情,互動性強?!?/P>
“圖書館資源豐富,可以從學校到西雅圖乃至全美范圍內檢索圖書,在10天之內免費送到所在大學圖書館。”
……
提起在外讀書的經(jīng)歷,留學生們對于以上的便利顯得頗為快意。在他們看來,與國內相比,國外立體、全面、寬松的學習和成長環(huán)境讓他們受益匪淺。
“并不是我們不優(yōu)秀才出國,而是我們期待更優(yōu)秀?!本妥x于多倫多大學的錢繹說。
丁竹顏現(xiàn)在就讀于一所美國學院,主修數(shù)學、經(jīng)濟。“選修課很豐富,我選了一個給小孩寫童話的課,超級好玩。”在國外讀大學的經(jīng)歷,讓她有了不一樣的體驗。
國外的大學讀下來并不輕松?!捌綍r學習真的挺累的?!边@讓丁竹顏頗有些“怨言”,“但這一年確實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在法國讀商科的李明也驗證了這份辛苦,對他來說,做作業(yè)到晚上2、3點甚至通宵也是家常便飯。這一切讓他覺得自己“參與其中,看得到一點一滴的進步”。與國內相比,他認為自己學習的主動性和意愿提升了不少。
出國留學是“痛并快樂著”,是眾多留學生的共識。
如何看待人才流動
某重點中學高中部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國際金融危機后出國成本相對降低、國內家庭生活條件的提高,導致出國留學由小眾走向大眾,家長對國外教學方式也越來越認可。以北京為例,越來越多的無戶口學生正成為留學的主力軍。
在孩子收到國外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同時,陳華和同事往往要扮一次“惡人”?!霸谧YR的同時,我們都要向他們強調,出去并不是目的,真正的壓力和考驗在后面。國外的大學,實行的是寬進嚴出,孩子還必須適應國外的學習和生活節(jié)奏,國外大學每年都會有15%—20%的淘汰率。想出去讀書并不難,但真正的考驗在后面?!?/P>
有人擔憂,這會不會造成“人才”和“錢財”的流失?
這樣的顧慮,陳華并不認同。在她看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市場的逐漸開放,越來越多的學子選擇出國留學,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我國實習、留學?!皠e人都對我們有信心,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看好自己的國家呢?”她相信,國內寬廣的發(fā)展空間會吸引廣大留學生們學成回國。
2003年出國留學的李益便是其中之一。畢業(yè)之后,他回國到一家金融機構工作,如今對個人的發(fā)展很滿意。與此同時,他周圍有很多同學和朋友也到中國尋求發(fā)展。在他看來,文化、知識、人才的互通有無很有益處。“至于最終的結果是凈流入,還是凈流出,并不重要。”
應理性看待“棄考留學”
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勝景,正在被多元的選擇和寬廣的空間逐漸淡化。面臨國外高校的沖擊,國內大學如何應對自身從單一選擇者到被選者的角色轉換?
“我們應理性看待這一過程,”對于諸多高中生的“出口”,儲朝暉將其視為開放的一種正常態(tài)勢,“但我們也應從中反思自身的教育體制?!?/P>
“正常來說,大學里教會學生的無疑是思維方法、專業(yè)知識等,但現(xiàn)在的大學生在大學里面能夠學到多少專業(yè)知識呢?而且我國從小學到大學都是以成績論成敗,人接受教育不是為了分數(shù),而是找到生活的勇氣和意義,尊嚴、快樂、誠信等品質是不能用分數(shù)來衡量的?!毙沛诮逃瘓F董事長信力建表示,大學生頭上的榮譽光環(huán)正在加速褪去。
“我國的大學,如今處于一個相對尷尬的地位。很多人不認同它的種種機制,我們應在管理體制上為其提供更為寬松的環(huán)境?!眱Τ瘯熣J為,只有尊重人的天性的教育才是可取的。以往過于強調“單一的思路”,將其強加在學生身上,而忽略了培養(yǎng)對象的需求與反饋。
“棄考留學符合人才流動的趨向和規(guī)律,但它可能造成精英階層的缺少與沙漠化,會造成人才的流失。因此,我們應對這個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眱Τ瘯熣f。
信力建則建議,除了進行教育改革外,還應該想方設法吸引國外的真正人才,特別是教育家、專業(yè)管理人才等,同時引入一些世界知名學府等到中國合法辦學。(記者 靳曉燕 通訊員 郭濤 姚心璐)
本網(wǎng)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wǎng)絡及各院校網(wǎng)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