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課程改革實施的第一年高考。同往年相比,今年高考與往年高考會有些不同。今年高考怎么考、如何應對,是師生極為關注的話題。我認為應該明確高考特點,制定復習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一、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和書本知識的梳理
基礎知識是高考的第一依據(jù),越是基礎的就越有決定性意義,基礎不實是學生失分的第一原因,越是基礎的就越有區(qū)分度,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均離不開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教學和復習中做到以本為本,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對考點做到點點清、點點明、點點通,真正將基礎知識落實到位;對原理的理解要準確簡練,構筑完整的知識體系,只有如此,方能“以不變應萬變”。試題無論怎樣新、奇、巧,終究“萬變不離其宗”。
二、注重探究性試題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今年是實施新課程后的第一年高考,新課程的理念在2009年高考中肯定會體現(xiàn),探究題是考查探究能力的主要題型,極有可能以主觀題的形式出探究性題目。2007年高考廣州“一?!钡牡?5題、廣州“二?!钡牡?0題,還有去年江蘇省高考題的最后一題,這些都是比較經典的探究題型,考生要從中悟出探究題的特點和做法,做探究題的思維要盡量開闊一些。
三、注重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準確把握高考命題方向,更新教學觀念,樹立人文精神。
針對近些年來,尤其是2008年高考政治試題在注重能力考查的同時,還注重對人文知識的考查的趨向,復習時要更加關注對文化內容的審美和鑒賞,著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樹立人文精神的取向。復習中要密切聯(lián)系社會實際問題,善于創(chuàng)設新的試題情景,注重探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注重過程性。結合學生現(xiàn)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考查寓于社會生活的實際之中,讓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四、注重時代性,關注2009年以來國內外一些熱點
高考試題體現(xiàn)時代精神,反映社會熱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思想實際。國內外的社會熱點、焦點是政治試題設置情境的原材料,社會熱點與教材的結合點是高考命題的重點。因此平時注重把社會政治和經濟生活中的大事“拉近”到考生身邊,注意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幫助學生把黨的大政方針和眾多的時事熱點問題整理成重點突出,脈絡清晰的一系列專題,重新整合學科知識,將學科知識進行遷移、組合,達到社會熱點和學科知識的有機統(tǒng)一。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關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信息。精選一些生活中的材料和事實結合所學的理論進行分析,培養(yǎng)學生面對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