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藝考熱逐漸升溫,帶動了全社會對于“藝考”的深層次關注,相關培訓、輔導產業(yè)逐年火爆,與其相關的評論、爭論亦隨之應運而生。隨著每年擴招的藝術專業(yè),不斷增長的藝考人數(shù)被媒體冠之為“藝考大軍”。許多問題開始浮出水面,讓我們去思考:如何認識藝考?“臨時抱佛腳”可不可以通過藝考?
政策:統(tǒng)考將是趨勢
300分-500分能上什么大學?這對于地處山東、湖北、四川、河南這些高考大省的普通類學生們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分數(shù),因為這些省份的本科二批線接近或超過500分。那些在500分以下,無法享受高考分數(shù)優(yōu)惠政策的普通類學生,可能只能上三本或?????蛇@樣的高考分對于藝術類考生而言,卻可以上本科。哪邊賺哪邊虧,考生心里自然有桿稱。
有人這樣說“一提起藝考,全國看山東”。山東作為“高考大省”、“藝考大省”,每年有數(shù)千人參加藝考,2008年竟達到17萬人,相當于近二十所綜合類院校的總人數(shù)。面對著藝術大軍膨脹、淘汰率高增、??挤倍唷⒖忌B續(xù)趕場疲憊不堪等現(xiàn)象,山東省教育廳不得不做出“從2009年開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類專業(yè)招生專業(yè)考試實行全省統(tǒng)一考試”的政策。
政策規(guī)定,教育部明確的31所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和享受同等政策的院校,其美術類本科專業(yè)可在山東省統(tǒng)考的基礎上進行???,也可使用山東省統(tǒng)考成績;省外其他二本以上院校的美術類本科專業(yè)原則上使用山東省統(tǒng)考成績,因特殊原因可進行???;所有民辦高校、獨立學院和省內其他二本以上院校的美術類本科專業(yè)及所有在山東招生的美術類??疲ǜ呗殻I(yè)均使用山東省美術類專業(yè)統(tǒng)考成績,學校不再單獨組織專業(yè)考試。
根據(jù)該政策,2009年,除山東工藝美院和山東藝術學院兩所獨立設置藝術本科院校外,其他省內院校的美術類本科專業(yè)招生都要使用統(tǒng)考成績,很多高校都不必為藝考再操心了。
“底子薄弱考生過關難”,青島一位賈老師曾對媒體這樣說,“統(tǒng)考之后,全省統(tǒng)一命題、閱卷,這些學生利用不同學校的考試機會進行‘撿漏’的概率就變得很小,基本會在統(tǒng)考這一關就遭到淘汰?!?/P>
山東省開全國“藝考統(tǒng)考”之風,并且受到了全國各大學、各媒體與教育管理部門的肯定,推行到全國這不是沒有可能的。對于大學來說,這項政策減低了工作成本與強度,能夠盡可能地吸納優(yōu)質學生,而對于媒體與教育部門來說,關于招生腐敗的負面消息也將會少得多,更多的是對于正面的、積極因素的肯定。
該政策的出臺,那些“臨時抱佛腳”的考生顯然再也不能像往常那樣去尋求“漏網之魚”,而是應該主動地做好“攻堅”打算,不抱有任何的僥幸心理。藝術考試走向統(tǒng)考化,既是大勢所趨,亦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即使像湖南、浙江、江西等省還未進行藝術類統(tǒng)考,但是也開始呈現(xiàn)出了多校成績互認、某門課程統(tǒng)考以及不同學校命題同一化的政策,這些政策的頒布,實際上就是走向統(tǒng)考的一個征兆。尤其是在近期部分高校召開的關于2009年藝考的工作會議上,關于這個問題也在不斷地達成趨勢性的共識。
準備:巧抓核心,把握重點
眼下,藝考專業(yè)考試的復習迫在眉睫。諸多藝考生面臨的最大問題,即在所剩無幾的時間里,如何去抓重點、抓核心。相當多的考生并非是從小就受藝術教育與藝術熏陶,很多人是在自己的成長中逐漸喜歡上藝術的,當然也不乏因為平時成績不好、想通過對文化成績要求不太高的藝考這個捷徑來上大學的人。底子薄、審美素養(yǎng)不高,于是便成為了一些考生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筆者認為,盡快地抓住核心、進入到應試、備考階段,從而在考場上最大水平地發(fā)揮,實際上是每一個藝考生最大的夢想。下面,就幾個藝考大方向進行分析闡釋。
首先是表演類,包含影視表演、音樂表演、戲劇戲曲表演、播音主持等專業(yè)。這類專業(yè)的特點在于面試占主要得分區(qū),更有甚者聲稱“面試等于一切”,這話并非毫無道理,因為就這些專業(yè)而言,日后就業(yè)走的就是“露臉”這條路,通過這些專業(yè)最后走向理論研究與美學探索的,微乎其微。就這類專業(yè)來說,面試成為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強面試,弱筆試”是這些專業(yè)的應試特點,而面試又絕非是妖艷怪異,另類張揚。演員的本職工作是用自己的各種語言形式,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而絕非是如小丑一般招搖過市。按照表演學的理論,如果要想塑造多種形象,那么演員自身必須是一張樸實的白紙——沒有個性才能更好地去塑造個性。正因為此,北影、中戲、上戲、傳媒大學等知名藝術院校對于這類專業(yè)的選拔,更是青睞于打扮莊重得體、樸實自然的考生。至于以培養(yǎng)播音員、主持人等新聞工作者為主要對象的播音主持專業(yè),在這一點上更是有著明確的界限。
其次是技術類,主要是編導、美術等強調技術類的專業(yè)。藝考生在參加考試時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過分顯擺自己的藝術才華,須知考試歸考試,創(chuàng)作歸創(chuàng)作。作為一個尚未出茅廬的高中生,對方作為主考的大學老師,人家更強調對考生基本功的考查。這些老師中并不乏知名導演、畫家與編導,他們對于藝術的感悟與成就,可能遠勝于考生自己。所謂魯班門弄大斧,就筆者個人看來,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這類專業(yè)更強調于基本功的考核,考生應該夯實基本功,從點點滴滴最基礎的地方查漏補缺,做到每一條基本理論與基本實踐環(huán)環(huán)相扣,真正地在考場上無懈可擊,讓主考官、副主考官根本找不到缺口。在考試中,切忌盲目地標新立異,以“藝術家”自居。必要時可通過各種渠道拜名師,找到自己專業(yè)的薄弱之處,才能使自己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而筆試類——如戲劇影視文學、影視編導等專業(yè)比較偏重于筆試,尤其是寫作??忌诳脊倜媲啊矮@得歡心”,最大的問題仍然還是緊抓“質樸”二字。隨著新概念作文大賽等強調個性的文學大賽的影響擴大,兼之職業(yè)寫作的低齡化趨勢,導致大量考生的審美價值觀出現(xiàn)了問題,以另類、奇特為美的寫作思維灌注在其寫作審美觀中,無病呻吟、偽裝小資等空話、套話是考官最為頭疼的試卷。北京電影學院一位教授曾坦誠地告訴筆者,一般說來,如有這樣的考卷,他個人就會毫不留情地“槍斃”,因為這樣的文學辭章,其來源不是對生活的感悟與文筆的錘煉,而是模仿、跟風與病態(tài)的審美。
筆者建議,寫影評也好,寫散文小說也罷,最關鍵的并不是強調文學才能,而是向考官表達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考官才能根據(jù)考生所提供的“信息”給分。而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關于考生文字功底、語言組織能力的考核,以及字跡端正程度、有無涂改,也成為了筆試的重中之重,并且逐漸達成了同專業(yè)諸院校考官的一致共識。因此,考生應在有限的時間內,從基本功入手,錘煉自己的描寫能力與文字能力。
注意:你是一個考生
藝考門類繁多,種類齊全,本文不能一一窮盡,即使兼論概說,也難免有掛一漏萬之嫌。但是差不多所有的考生幾乎都存在一個問題:對自己身份定位不明顯,不能夠服從考場規(guī)則。
回答更專業(yè)。 2007年中國傳媒大學文藝編導專業(yè)藝術類考試,當主考官問某考生最喜愛的作家時,該考生迅速做出回答:郭敬明、江南和蔡駿。該考生最后未被錄取。這是為何呢?北京電影學院一位教授道出了這類回答被“槍斃”的原因:作為一個即將成為出版人、新聞工作者的名校大學生,文學審美品位直接決定了你在今后工作道路上的成就,喜歡看言情小說、武俠小說與恐怖小說,這無可厚非,但是在考場上,考官更看重的是一個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且希望這個學生能夠比其他學生擁有更好的審美眼光,因為自從他入校以后,他不再是一個業(yè)余讀者,而是一個專業(yè)人士。
考場的游戲規(guī)則就是考生、試卷和考官的關系。在很多時候,“說真話”往往會適得其反,個人愛好與今后的職業(yè)實際上是不同的兩條路子。如何讓自己顯得更專業(yè)、更職業(yè),成為了諸多藝考學生在面試場上頭疼的大問題。
穿著大方得體。正如前文所述,日常生活審美化,藝術家走向了大眾,但是考場有著考場的嚴肅性。頭發(fā)染成五顏六色,穿著千奇百怪的服飾,打著舌環(huán)、鼻環(huán),還有的把煙夾在耳朵上,更有甚者一副港臺腔……“沒進學校,還真以為自己是明星了!”一位多次參加中國傳媒大學面試的主考官曾對筆者說,這種盲目標新立異的學生,往往是老教授們最反感的對象。
在這里,需要告訴考生的是,考場、求職面試穿正裝,這是國際慣例,也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而且我們國家的高校并不是培養(yǎng)明星的演藝學校,雖然鼓勵學生在各個領域成才,但“造星”并不是我國高校的育人準則。我國藝術類高?;蚋咝5乃囆g專業(yè)是培養(yǎng)“新聞工作者”、“文藝工作者”、“藝術理論工作者”與“文藝教育工作者”的地方,培養(yǎng)的是造福社會、傳承藝術,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的建設者,而不是標新立異,自我膨脹的流行明星。尤其是對于考官而言,他們作為嚴謹治學的大學教授,更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踏實求學,日后擇機有所發(fā)展,而不是一味以怪為美,追求出名。
筆試規(guī)范而嚴肅。隨著文化多元化的進入,千奇百怪的“火星文”,莫名其妙、語序混亂的“梨花體”,甚至盲目煽情、語言頹廢空洞的“青春網絡文學”不斷充斥著青年人尤其是高中生的閱讀視野。久而久之,走上考場的他們,也將這些莫名其妙的文學、文字形式帶入了考場?,F(xiàn)在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將這類答卷判為零分,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高校更是將充斥著“火星文”、“梨花體”的作品直接“打入冷宮”。
日常生活審美化、審美多元化,這無可厚非,但是考生若是將這類審美表現(xiàn)帶入到考場,就不妥了。試卷不是網上聊天,不是自己的博客,而是一次嚴肅的問答??忌浞值負Q位思考:自己的信息能否被考官所接受?考官能否認可自己的答卷?如果一味盲目追求新奇特,那么吃虧的顯然是自己。
考生是什么?是走入考場、以自己的表現(xiàn)獲得考官遴選的人。哪怕你之前再有名,出版再多的唱片,哪怕你之前曾在社會更為廣闊的舞臺上擁有很多的掌聲,考場上你就是考生。出過唱片、演過電視的“超女”黃雅莉當年因為在藝考中表現(xiàn)不佳,而被中國傳媒大學的音樂學專業(yè)所淘汰。
考場擁有考場自身的游戲規(guī)則,走進考場,就要服從于這個游戲規(guī)則。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