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孩子變得有“主見”,成為一個獨立性思維的人?
首先,應對孩子曉之以理,提高他們的認識。家長和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成功的典型事例或者通過身邊反面例子,讓孩子深深地體會到學習、生活中有“主見”,能夠堅持自己想法而執(zhí)著奮斗所帶來的好處。充分認識到“無主見”對人的影響及危害性,從而提高孩子的“主見”意識。
其二,讓孩子養(yǎng)成勤于獨立思考的習慣。家長們可以引導孩子遇事有疑問時,多獨立思考問題,主動解決問題。同時應讓孩子知道,只要是經過充分的證實后確信自己的做法或觀點是正確的,就應敢于堅持,而不要隨意被周圍人的思想所左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多給學生獨立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交流與質疑,多提倡個性化思維,少一些統(tǒng)一要求。
其三、創(chuàng)造讓孩子“自我作主”的機會。在生活中、課堂中、課外活動中多給孩子“自己作主”的機會。充分地信任孩子,大膽放手讓他們去設計、去計劃,去安排,去實踐。多讓孩子換位思考,“如果讓你去組織這次活動,你會怎樣安排?”“如果這事發(fā)生在你身上,你會怎么去想?”有了良好的思維習慣,孩子將會慢慢從“無主見”轉變到“有主見”,最終成為一個有“獨立性”思維的人。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