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1:物理學科組
“重視基礎、突出思考、聯(lián)系實際、注重探究”是2014年高考物理命題的總思路。在命題中,力求體現(xiàn)新課改理念,力求做到全面考查知識點,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學的改革,有利于優(yōu)秀人才的選拔。試題力求穩(wěn)中求新,控制難度,強調區(qū)分度。
一、重視基礎,回歸教材
第14、15、18題的素材均來自教材,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第22題用伏安法測電阻,考查電流表的內外接法等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和數據處理能力。引導高中物理教學中,應更多關注教材、重視實驗。
二、突出思考,考查能力
第19、20題通過常見物理情境的設計,對考生綜合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考查。第16題考查天體運動的規(guī)律,要求考生在思考中估算,避免繁瑣運算。第23題第3小題要求考生根據“靶上只有一個彈孔”的現(xiàn)象,思考形成現(xiàn)象的原因,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三、聯(lián)系實際,重視運用
倡導“讓物理走進生活,讓生活體現(xiàn)物理”。第17題把生活中船的浮動與簡諧運動聯(lián)系起來,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知識。第24題的素材來源于工程實踐中的測速傳感技術,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四、注重探究,引導創(chuàng)新
第21題在學生實驗“研究彈力與彈簧伸長的關系”的基礎上,探究兩根彈簧的形變量與彈力之間的關系,要求考生能運用基本實驗技能探究新情境下的物理問題。命題關注科技前沿,引導創(chuàng)新。第25題取材于航天技術中的離子推進器。為了便于考生建立物理模型,試題對離子推進器做了合理的簡化。各小題的設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逐步思考、分析建模、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
評析2:省教育廳教研室 特級教師 沈啟正
富陽市教育局教研室 特級教師 何文明
今年物理試題基于核心知識,彰顯能力立意,注重實驗探究,強調新情境應用,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對引導物理教學中摒棄題海戰(zhàn)術有積極的意義。試卷梯度分布合理,難度適當。
一、常規(guī)模型透新意
第14、15、18題等素材均來自教材,第16、19、20題雖是常規(guī)模型,卻透射著新意。例如第16題考查行星的多衛(wèi)星運動規(guī)律,雖似常規(guī)卻融入了估算環(huán)節(jié);第19題則把常規(guī)的斜面問題與點電荷的相互作用相結合;第20題用電流隨時間變化圖象考查運動、力和功的概念。這些試題彰顯了重視基礎,突出思考的命題思路。
二、實驗探究顯變化
第21題是根據學生實驗“研究彈力與彈簧伸長的關系”改編的,但兩根彈簧的串接卻增加了探究味,使學生無現(xiàn)成模型可套,只有深刻理解原理,掌握基本實驗技能才能正確應對這一變化。
第22題用伏安法測鉛筆芯電阻的實驗同樣也融入了新元素。電流表的內、外接法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實驗技能,本題看似常規(guī),但用所測數據點繪制的圖線作對比卻不落俗套。
三、情景多樣涵蓋廣
試題研究視角新穎,涉及生活、生產與科學實踐的多個層面。第17題分析游船隨波浪起伏時游客能夠舒適登船的時間,第23題研討裝甲車的運動學問題及機槍射擊的彈孔位置,第24題探求發(fā)電測速裝置中的鋁塊速度及機械能損失的問題,第25題以太空飛行器的動力系統(tǒng)為背景,思索如何提高離子推進器中氙氣的電離效果。素材看似上天入地,但深入分析便會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全部來自最基本的物理模型。
試卷計算題各小題的設問由淺入深,梯度設置合理。例如第23題第(3)題要求考生根據“靶上只有一個彈孔”的現(xiàn)象,思考形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考查邏輯推理能力,有一定的難度和區(qū)分度。第25題的第(3)、第(4)題考查考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有較好的區(qū)分度。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