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三区_国产小伙嫖妓二十六在线_免费αv在线看_99热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style id="hcfpy"></style><object id="hcfpy"></object>

  1. <ruby id="hcfpy"></ruby><pre id="hcfpy"></pre>
      
      

      <dfn id="hcfpy"><var id="hcfpy"></var></dfn>
      當前位置:首頁 > 考研世界 > 考研動態(tài)

      河南農業(yè)大學2009年碩士生招生簡章

      高考資訊網更新時間:2008-09-11文章來源:高考資訊網作者:未知

          河南農業(yè)大學創(chuàng)辦于1913年,是一所擁有理、工、農、醫(yī)、文、經、管、法、教等九大學科門類的多科型農業(yè)大學。現(xiàn)有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一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12個二級學科省部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9個博士點(含自主備案),65個碩士點,2個博士后流動站。學校建有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玉米改良(鄭州)分中心、國家煙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國家煙草(行業(yè))栽培生理生化重點實驗室、農業(yè)部農村可再生能源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yè)部黃淮海區(qū)域玉米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等18個國家和省部級研究中心、基地和重點實驗室。
         
          2009年我校計劃招收碩士生638名,各專業(yè)實際招生人數(shù)將根據(jù)國家下達招生指標及生源情況作適當調整。
         
          一、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品德良好,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報考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愿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yè)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yè)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yè)學歷后,經2年或2年以上(從高職高專畢業(yè)到2009年9月1日,下同),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yè)生同等學力,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jù)本單位的培養(yǎng)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yè)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yè)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yè)生,按本科畢業(yè)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可以再次報考碩士生,但只能報考委托培養(yǎng)或自籌經費的碩士。
         
          自考生和網絡教育學生須在報名現(xiàn)場確認截止日期前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yè)證書方可報考。
         
          在校研究生報考需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yǎng)單位同意。
         
          同等學力考生不允許跨專業(yè)報考。
         
          4.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1969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報考委托培養(yǎng)和自籌經費的考生年齡不限。
         
          5.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guī)定的體檢要求。
         
          三、報考說明
         
          1、報名時不再出具所在單位同意報考的證明材料。考生與所在單位因報考研究生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上述問題而使我校無法調取考生檔案,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被錄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擔責任。
         
          2、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從2009年起開始在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及作物遺傳育種兩個專業(yè)獨立招生。擬招生人數(shù)分別為28人、2人。報考該中心的考生網報時請在備注欄內注明“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考試科目
         
          101政治、201英語、301數(shù)學一、302數(shù)學二、303數(shù)學三均為全國統(tǒng)考;314數(shù)學(農)、315化學(農)、414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415動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均為全國聯(lián)考,聯(lián)考大綱可到各地書店購買;其余科目均由我校自行命題。專業(yè)課在復試時考核。同等學力考生取得復試資格后,須加試本專業(yè)兩門本科主干課程,科目見備注欄。
         
          五、2009年碩士生招生實行網上報名,資格審查在復試時進行。為了確??忌鷪罂疾牧蠝蚀_、及時地寄送,網報時請準確填寫個人信息。否則,責任自負。
         
          六、我校堅持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yōu)錄取原則。學校將在復試環(huán)節(jié)中對考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考核。對不符合教育部規(guī)定者,不予復試??荚囌\信狀況將作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內容和錄取的重要依據(jù),對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招生單位不予錄取。對弄虛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論何時,一經查實,即按有關規(guī)定取消報考資格、錄取資格、入學資格或學籍。
         
          七、費用
         
          1、凡第一志愿報考我校并被錄取的上線考生(不含定向生),學校按國家規(guī)定標準提供全額培養(yǎng)費及生活費。
         
          2、凡第一志愿報考我校并被錄取的上線“定向”考生,學校按國家規(guī)定標準提供全額培養(yǎng)費,但生活費自理。
         
          3、調劑生、破格生等其他錄取到我校的考生需交納培養(yǎng)費7000元/年,生活費自理。
         
          八、在招生過程中,我校將把報考有關信息在研究生處主頁上公布,網址:http://202.196.80.240。歡迎垂詢。
         
          九:單位代碼:10466
         
          單位名稱:河南農業(yè)大學
         
          地址:鄭州市文化路95號 
         
          郵政編碼:450002
         
          聯(lián)系電話:0371-63558825
         
          傳真:0371-63558826
         
          聯(lián)系人:李培玉
         
          十:學院聯(lián)系方式
         
          學院研究生招生工作聯(lián)系電話

          

      聯(lián)系人

      聯(lián)系電話

      農學院

      張利軍

      0371-63558122

      林學園藝學院

       

      0371-63558070

      牧醫(yī)工程學院

      高寶鍵

      0371-63558180

      機電工程學院

      趙迎芳

      0371-63558040

      經濟與管理學院

       

      0371-63579691

      植物保護學院

      羅曉凌

      0371-63558170

      信息與管理科學學院

       

      0371-63558090

      生命科學學院

      薛瑞麗

      0371-63555790

      食品科學技術學院

       

      13526407936

      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

       

      0371-63555504

      文法學院

       

      0371-63558022

      標簽:考研
      免責聲明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洞察高考趨勢,把握未來脈搏 點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聞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讀

      高考資訊NCEE INFO

      歷年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匯總

      高校招生CELEB INTV

      歷年高考試題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