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中共一大會址”嘉興南湖之畔的嘉興學院是一所有著90多年辦學歷史的地方本科院校。在那里,世界數(shù)學大師陳省身(1911-2004)的影子無所不在:校門口由陳省身題寫、鐫刻在巨石上的“方正為人勤慎治學”八字校訓已成為全校師生的座右銘;綠樹叢中紫銅色的陳省身雕像目光深邃;茵茵綠草中的長篇金石碑文記載著
大師一生的高風亮節(jié);紀念館中那一幅幅珍貴的圖片資料更是記載著先生對嘉興學院的關愛和厚望。
作為一所與新世紀同行的本科院校,嘉興學院甫一問世就得到陳省身先生的關心和厚愛。1999年,在嘉興學院聯(lián)合升本籌建之際,他受聘為學校名譽院長。此后的每一年,即便是坐著輪椅,他都親自來校視事。2004年7月21日,他應邀為學校題寫了“方正為人勤慎治學”的校訓,這是先生留給嘉興學院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幾何學家,陳省身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和卓越的學術成就為世人景仰。“省身文化”品牌的內涵包含三個層面:首先,“省身文化”當含陳省身先生之名諱,蘊含高山仰止,引領全校師生傳省身之厚德,修載物之長風;其次,“省身文化”記載陳省身先生所題“方正為人,勤慎治學”遺訓,意在傳承學校九十余年辦學傳統(tǒng),凝煉彰顯個性化的校園文化精神;第三,“省身”又源出于《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句,意寓克己修身,道德垂范,完善人格,自強不息。故而,“省身文化”品牌當以“方正為人,勤慎治學”為核心,以“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為根本,以“精神成人,專業(yè)成才”為目標,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精心培育優(yōu)良校風,努力提升文化品位,矢志打造精品校園文化。
自2004年以來,學校先后通過“校訓解讀”活動,構筑校園文化理念;通過立省身像、撰碑銘文、鐫校訓石,營造校園文化景觀;通過創(chuàng)建“陳省身紀念館”,傳承校園文化傳統(tǒng);通過開設“省身講堂”,弘揚校園文化精神;通過設立“陳省身獎”,彰顯校園文化成效。全校師生正逐漸形成一種與“省身文化”品牌氛圍相匹配的文化意識和精神品格。
開展“校訓解讀”:
提煉“省身文化”品牌的精神內核
2004年7月,在嘉興學院90周年校慶前夕,93歲高齡的名譽院長陳省身先生應學校之邀,欣然命筆,為學校題寫了“方正為人,勤慎治學”的校訓。校訓樸質無華,含義深廣,既是對學校90多年辦學歷程中所積淀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歷史內涵的客觀概括,又蘊含著大師對學校師生的殷切希望和要求,從而為全校師生樹起了為人求學的高標。
從2004年9月以來,嘉興學院領導著手在全校開展“校訓解讀”活動。每年新學期伊始,學校組織新生和新進校教師進行校訓解讀。學校在校報、電視、網(wǎng)站、廣播臺和宣傳櫥窗等宣傳載體開辟“解讀校訓”專欄,組織“校訓解讀”征文,安排了多種形式的師生座談會,組織力量編寫了以校訓精神為核心的《精神成人、專業(yè)成才》一書作為新生教育教材,每年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精神成人、專業(yè)成才”大討論。三年來,共有近2萬師生參加了此項活動,收到征文近千篇。在此基礎上,學校每年組織編著校訓解讀征文匯編,迄今已編撰《方正為人勤慎治學——嘉興學院校訓解讀》三輯。通過這些舉措,將校訓內化為思想信念、外化為行為實踐,使校訓成為學校人人皆知,深入人心的校園核心精神。
幾年來,廣大師生踐行校訓,以校訓精神做人做事做學問。2004年起,學校每學期開展近1個月的學風督查活動;深入開展“百篇經(jīng)典”系列讀書活動,定期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演講賽、辯論賽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近三年,學校還組建了282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共有2.6萬名大學生深入到山區(qū)、海島漁村進行支教、送醫(yī)、科技扶貧、普法宣傳、調查研究等活動。同時還積極參加全國、省級各類各項科技文化競賽,近三年來共有392人次獲全國和省級獎勵81項。如2004年“省內欠發(fā)達計劃”志愿者陳彥中,被共青團中央授予2005年度“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金獎獎章”(全國共有37位志愿者獲此殊榮,浙江省僅2位志愿者得此榮譽)。
創(chuàng)建“紀念館”:
營造“省身文化”品牌的大師風范
2004年11月2日,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將中國國家天文臺發(fā)現(xiàn)的永久編號為1998CS2號小行星命名為“陳省身星”,以表彰他的卓越成就和杰出貢獻。一個月后的12月3日,陳省身先生不幸逝世。嘉興學院師生為悼念先生,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精心布置陳省身紀念室并對外開放。在陳省身紀念室里,廣大師生再次深情回憶先生給嘉興學院指導的幕幕場景:
1999年9月28日,陳省身欣然受聘為嘉興學院名譽院長,并為學校題詞“前途無量”;
2000年9月20日,在嘉興學院成立之際,陳省身從美國發(fā)來賀信,并為學院題寫院名;
2000年10月4日,陳省身第一次來校視事,指導工作;
2001年9月27日,陳省身第二次來校視事,并欣然題詞:“明日嘉興大學”;
2002年5月23日,陳省身第三次來校視事,校領導向他匯報學校發(fā)展狀況;
2003年10月8日下午,陳省身第四次來校視事,并為數(shù)學研究所題寫所名;
2004年4月19日,陳省身第五次來校視事。先生經(jīng)過反復斟酌、推敲,對先前提出的校訓用語作了修改,提出了“方正為人勤慎治學”的新方案,并強調校訓用語一定要經(jīng)過全校師生參與征集、討論;
2004年4月21日,陳省身出席由學院參與主辦的“首屆西湖青年數(shù)學家論壇——嘉興南湖開幕式”;
2004年7月21日,93歲高齡的陳省身先生為學院題寫了“方正為人勤慎治學”的校訓;
2004年10月4日,在90周年校慶大會即將舉行之際,學校舉行“方正為人勤慎治學”校訓碑揭幕儀式。
……
陳省身銅像、碑文和陳省身紀念館
陳省身在擔任嘉興學院名譽院長的五年多時間里,對學校辦學方針、辦學定位、師資隊伍和學科專業(yè)建設、學術研究諸多方面,給予親切指導和幫助,深受廣大師生愛戴。特別是他為學校題寫“方正為人、勤慎治學”校訓的過程中,大師謙虛謹慎、殫精竭慮的高風亮節(jié),深深銘刻在嘉興學院人的記憶里。
于是,學校領導鄭重決定:拿出一幢樓來建設陳省身紀念館。
新建成的陳省身紀念館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陳省身銅像及碑文,設在紀念館廣場上;二是室內展館,通過圖文與實物資料,較全面地展示了陳省身先生少年求學、青年成才與晚年歸國的豐富經(jīng)歷,體現(xiàn)了先生嚴謹治學、情系祖國、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反映先生在國際數(shù)學研究領域的成就、地位和重大影響,并向參觀者展示先生對嘉興學院發(fā)展的關愛之心。
2006年5月20日,學校邀請陳省身之女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jīng)武教授繼任名譽院長,并為新建成的陳省身紀念館、陳省身銅像揭幕。朱經(jīng)武教授表示,陳省身紀念館經(jīng)典濃縮的內容再現(xiàn)了陳老光輝而富于傳奇色彩的一生,這對于青年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學會做人、做事、做學問有很好的啟迪意義。
如今,陳省身紀念館不但是每年新生入學后“始業(yè)教育”的首選,而且還成為浙江省和嘉興市的科普教育基地,每年都要接待社會各界群眾和青年學子來訪。
設立“陳省身獎”:
構建“省身文化”品牌的精英載體
2005年11月28日,在陳省身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嘉興學院校長徐憲民前往南開大學紀念先生。同時報告學校將設立“陳省身獎”的決定,并征得陳省身家屬的同意。
以陳省身名字命名的“陳省身獎”,獎勵在教學、科研及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和品學兼優(yōu)的應屆畢業(yè)生?!瓣愂∩愍劇狈衷O教師獎和學生獎兩類,“陳省身教師成就獎”每兩年評比一次;“陳省身學生獎”每學年評比一次。為了保證表彰的高標準和嚴要求,每次表彰教師人數(shù)不超過5人,表彰學生人數(shù)按畢業(yè)生總數(shù)的千分之二產(chǎn)生,每年不超過10人。“陳省身獎”作為學校的最高獎項,向廣大師生傳遞著這樣一個信息:大力踐行“方正為人勤慎治學”的校訓,是嘉興學院矢志不渝的校園精神。通過“陳省身獎”這一載體,像先生一樣為人治學的理念進一步深入全校師生心中。
2006年5月20日,世界著名高溫超導專家、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嘉興學院繼任名譽院長朱經(jīng)武教授在浙江省教育廳和嘉興市有關領導的陪同下,向嘉興學院7位榮獲首屆“陳省身獎”的教師和學生頒獎。
舉辦“省身講堂”:
豐富“省身文化”品牌的人文魅力
2007年上半年,嘉興學院又將開設近三年的“人文論壇”以先生名字命名為“省身講堂”。此前,面向全校師生的“人文論壇”已先后邀請“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著名外交官孫必干、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朱經(jīng)武、《江澤民傳》作者羅伯特·勞倫斯·庫恩、葉辛等知名人士,來校舉行各類人文講座(學術報告)共94場。
“省身講堂”遵循“人文性、學術性、開放性”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文精神的培育為核心,以提升全校師生的人文科學素質為己任,融科學于人文,匯舊學于新知,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文化高地,使之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平臺。
“省身講堂”的命名無疑使學校打造的“省身文化”品牌更加精品化、系列化。命名為“省身大講堂”后的操作模式為平均每月1次,每學年8-10次為常規(guī)安排,亦可臨時穿插著名學者專家的重要演講。聽眾規(guī)模700人/場,每學年受眾7000人以上。
“省身講堂”對主講者有一定的遴選標準。如較強的社會責任心,對國家民族忠誠;較高的學術身份,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名人大家;較好的演講水平,生動活潑,有感染力。開講一年來已成功舉辦了9講。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廖可斌博導、華東師范大學胡曉明博導、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陳思和博導、上海交通大學夏中義博導、魯迅長孫周令飛、清華大學萬俊人博導、華中師范大學邱紫華博導、浙江大學劉克峰博導及嘉興學院校長徐憲明博導等先后走進省身講堂,為省身講堂增色不少。
“省身講堂”每期的精彩內容也都在《嘉興學院報》上刊登,同時制作成視頻和光盤資料,在學院思政網(wǎng)上刊登。特別是由嘉興市委宣傳部和嘉興日報社、嘉興廣電中心聯(lián)合主辦的嘉興在線新聞網(wǎng)每次對“省身講堂”進行直播,其影響力遠遠突破了校園。
嘉興學院校園文化品牌建設過程,就是充分挖掘陳省身大師這個獨特的資源,努力打造“省身文化”品牌,使之系列化,精品化的過程。由于這一文化品牌符合嘉興學院實際,深得廣大師生擁護,因而上下合力、群策群力,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和生命力——
我們看到校領導親歷親為。校訓是徐憲民校長到南開大學請陳省身先生題寫的;校訓石是時任黨委書記徐志平親自前往臨安挑選來的;陳省身銅像和基石碑文是現(xiàn)任黨委書記胡建成親自策劃、挑選的;《方正為人勤慎治學——嘉興學院校訓解讀》一書是學院黨委副書記夏躍平親自編寫的。
我們更看到師生參與面的廣泛。如《方正為人勤慎治學——嘉興學院校訓解讀》一書,記錄著學校黨政領導、教授專家的對校訓的感言,更記錄著眾多師生緬懷陳省身先生的深厚情感的表達;“省身講堂”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已有近7000師生感受名家風采,共享文化盛宴,還不包括慕名而來的嘉興市市民和在禾其他大專院校和中學的學生們;而“省身紀念館”更是作為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頻繁接待來自全省各地的參觀者。
如今,嘉興學院內的陳省身半身銅像、鐫刻校訓的巨石以及500平方米的陳省身紀念館等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樣的景觀已成為全校師生經(jīng)常流連瞻仰的校園文化載體,無不烘托出嘉興學院濃濃的校園文化氛圍,于無聲處默默育人。
或許,最近發(fā)生在嘉興市一個“‘愛心秘密’被揭秘”的熱點新聞,可以看作是“省身文化”品牌“于無聲處默默育人”的一則生動注腳。2005年10月至今,嘉興學院有800名大學生自發(fā)資助100多個湘西貧困學生,這一善舉三年來一直是學生心中的秘密,直到最近湖南“鳳凰助苗網(wǎng)”的吳老師一個感謝電話打到嘉興日報社,才將這個秘密揭開。
從3月至今,有關嘉興學院“愛心秘密”的報道在當?shù)厥?、市媒體上刊發(fā)20多篇,社會各界對大學生的善舉深表贊賞。然而面對媒體采訪,有多半學生拒絕。當記者把鏡頭對準做好事的學生時,學生卻把背影留給鏡頭。
愛心不求回報,這正是800嘉興學院學子不愿訴諸媒體的原因。而這一“愛心秘密”,誰說不是“省身文化”品牌的魅力展示呢!
本網(wǎng)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wǎng)絡及各院校網(wǎng)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