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200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石家莊鐵道學院參與完成的“青藏鐵路建設工程”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在該項目50多個獲獎單位中,該院排名第13。這是我省首次與國家科技進步獎最高獎項結緣。
與此同時,該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健康監(jiān)測、安全評估與快速康復技術”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至此,“十五”以來,該校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軍隊和省部級科技獎項100多項,成為我省科技群星中最大的亮點!
解讀這樣一個樣本,無疑能獲得很多啟示。
為什么他們能頻頻參與重大工程項目且頻獲大獎?
不懈追求一流,才能成為一流
“我們能夠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絕不是偶然的。在青藏鐵路工程建設攻關中,我院創(chuàng)造了多項世界第一,比如,首次在高海拔、高寒區(qū)、凍土隧道洞內實現(xiàn)沿程環(huán)境氣溫全面控制,首次提出非對稱路基防護的設計理念,首次建立了多年凍土區(qū)路基穩(wěn)定性長期監(jiān)測系統(tǒng)……”1月9日,石家莊鐵道學院青藏鐵路工程項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土木工程分院院長岳祖潤教授侃侃而談。
但石家莊鐵道學院何以能參與到青藏鐵路這一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技術攻關中去,是不是由于他們在鐵路工程技術領域的“先天優(yōu)勢”?
“優(yōu)勢有一點,因為學院的前身是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但關鍵還在于多年來始終緊盯國際相關領域前沿進行前瞻性研究所鑄就的實力?!笔仪f鐵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王岳森“實言相告”。
學院副院長杜彥良教授講了這樣一個例子:他們之所以能為青藏鐵路設計出監(jiān)控凍土路基安全的“千里眼”———“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區(qū)路基穩(wěn)定性長期監(jiān)測系統(tǒng)”,是因為上世紀90年代末就開展了“大型結構的健康監(jiān)測技術”研究。當時,該技術在國際上剛剛冒頭,國內還鮮有涉足者。但考慮到大型結構的健康監(jiān)測事關國家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以后必定大有用武之地,他們很快組建了大型結構診斷與控制研究所,在基礎理論研究、科學檢測方法和系統(tǒng)軟件開發(fā)等方面進行攻關。幾年下來,終于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學科建設是高校立校之本。目前,學院已建成創(chuàng)新高地4個、重點學科3個、重點實驗室4個。
大仗好練兵。憑借科研實力所鑄就的“底氣”,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他們瞄準國家和地方戰(zhàn)略需求,一次次參與國家重大建設工程課題招標,一次次成功參與其中。
除青藏鐵路工程外,該院還參加了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工程等重大工程技術攻關,以及國內幾乎所有復雜、艱險長大隧道和特大橋梁的科技攻關,解決了一批重大技術難題。
為什么他們能一次次拿到重點課題且一次次出科研成果?
擯棄浮躁耐得寂寞,科研一線練真本領
2007年9月6日,青藏鐵路西格段(西寧至格爾木)增建二線工程開工。石家莊鐵道學院承擔了亞洲第一長隧——— 關角隧道安全監(jiān)測及該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研究等課題,項目經(jīng)費目前到位650萬元,預計最終能達到1500萬元?!笆濉币詠恚撔9渤袚鷩医艹銮嗄昕茖W基金、“863”、“973”等國家級和軍隊、省部科研項目700多項,總經(jīng)費3億多元。
行內人都知道爭取課題有多難,又有多重要,石家莊鐵道學院在這方面怎會這樣令人艷羨?他們究竟有什么“技巧”、“秘訣”?
“要說技巧、秘訣,就是真正立足于實踐、服務于實踐,靠實踐出真知?!比珖淼劳L專家、該校教授賴滌泉說。
剛參加工作時,賴滌泉也曾有過很長時間的困惑:他幾乎每年都向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申請課題,可總是爭不上。他曾百思不得其解,一次偶然機會,徹底“開了竅”。
甘肅省建設“引大入秦”工程時,幾座長隧道因通風技術出現(xiàn)難題,工程進度受阻,賴滌泉受命增援。經(jīng)過大量的技術論證和調研,他對整個通風系統(tǒng)做了調整,終于改善了通風狀況,保證工程順利進行。此后,他對此類問題進行進一步研究,主持開發(fā)出了系列隧道通風機,在京九、南昆、朔黃鐵路建設中得到成功運用。該成果最終獲得鐵道部科技進步獎。
“要真正出成果、出有價值的成果,科研工作者必須擯棄浮躁心態(tài),耐得住寂寞,深入到實踐中汲取營養(yǎng)、尋找靈感?!必撠熐嗖罔F路隧道施工通風技術及溫度場研究的朱永全教授同樣深有感觸。
青藏鐵路風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第一高的鐵路隧道,昆侖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凍土隧道,施工難度極大。為解決隧道施工中的通風、供氧問題,朱永全忍受著高寒、缺氧的極度不適,泡在施工現(xiàn)場3個多月,進行了200余次試驗,終于取得兩項科研成果,在青藏鐵路全線推廣。這兩項成果被評為2002年度“中國公眾關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
鐵道學院人具有“風餐露宿”的吃苦“基因”,但成就他們嚴謹務實精神的,更有長期堅持產(chǎn)學研相結合創(chuàng)新道路的磨練。
為什么他們能引得進且留得住領軍人才?
把支持創(chuàng)新的理念,真正變成了行動
走近石家莊鐵道學院青藏鐵路建設工程研究團隊,你會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人都有閃光的履歷:杜彥良,燕趙學者;朱永全,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岳祖潤,留英學者……
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的領軍人才,乃創(chuàng)新之本。只有擁有一批愛崗敬業(yè)的拔尖人才,創(chuàng)新才會有源頭活水。
只要看準了是人才,石家莊鐵道學院就要想方設法去“搶”。曹慶杰,在英國著名大學工作了12年,是力學研究的國際知名學者,提出的SD振子理論在國際力學界影響很大。得悉曹慶杰打算回國的消息后,學院立即責成副院長、燕趙學者楊紹普積極與他接洽、溝通,不但捷足先登,而且6天就為曹慶杰辦完了所有引進手續(xù)。如今,學院有相當部分的博士、教授有留學經(jīng)歷。
引得進,關鍵還要用得上、留得住。
該院投資1000多萬元,為以海歸博士劉慶寬教授為負責人的團隊建設風洞實驗室,預計今年5月將投入使用。
為一個人建1000多萬元的實驗室,是否值得?“我們認為很值!”楊紹普說,許多大型土木工程需要進行風洞實驗。況且,38歲的劉慶寬是日本京都大學的工學博士。為他帶領的團隊建設我省首家、國內同等規(guī)模功能最強的風洞實驗室,必定會形成新的學術增長點?!霸谶@里,鼓勵和支持創(chuàng)新的理念真正落實到了行動上,已經(jīng)切實形成了尊重人才、尊重事業(yè)的‘小氣候’。”劉慶寬深有感觸地說。
為了營造適合人才成長的沃土,該校制定了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科研人員享受校內津貼,重要的科研項目學校再給予補貼獎勵;除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科研資金外,從應用研究項目經(jīng)費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資助重點基礎理論研究課題……
隨著創(chuàng)新的活力被充分激發(fā),一項項高水平科研成果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據(jù)統(tǒng)計,“十五”以來,石家莊鐵道學院被三大檢索收錄論文400多篇,位居全國高校百名左右。
本網(wǎng)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wǎng)絡及各院校網(wǎng)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