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成為本屆委員關注熱點
央視新聞頻道《泉靈看兩會》邀請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程天權和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作客演播室,教育改革成為本屆委員關注熱點。以下為訪談實錄。
泉靈:泉靈看兩會,歡迎來到我們人民大會堂的演播室,今天我們就要就高考的改革,來做一個,想兩位委員做一個專門的討論,首先我想問兩位委員,現在在網絡上有一個話題特別熱,就是關于高考,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到底在中學教育的時候,要不要文理分科,劉校長您先說。
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人類的知識現在積累得越來越多,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學到手,所以應該做出選擇,但是具體怎么選擇,我的觀點更傾向于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孩子,因為每個人只有自己選擇了,自己才能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fā)展,才能形成一個有個性的,有人格的一個人。
泉靈:您告訴我選向是什么?如果孩子們能選的話。
劉長銘:興趣。
泉靈:他自己決定是要上文科還是理科,還是文理科都想上,他可以嗎?事實上。
劉長銘:當然可以,我們應該給學生各種選擇的機會,而且我們應該針對著不同的選擇,來盡可能提供滿足他的角度。
泉靈:從大學的角度呢?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程天權:我覺得因為我們中學教學的內容,教案上的知識,他有一些知識,對一個青年人,對一個面向未來的人,基本上都應該掌握,了解這個知識,并且通過文理科不同的特性,改善他的思維方法,改進他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他的廣泛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當然現在因為有一個高考的指揮棒在那兒,在功利主義下面,他勢必會放棄一部分選擇。
泉靈:也就是說從您的內心,您認為文理不分科更好一點。
程天權:我覺得是這樣。
泉靈:但是有高考,沒辦法。
劉長銘:我更覺得讓學生更加廣泛地涉獵一些知識,但是并不要求學生把每一科知識都學到什么樣的程度,更不希望每一科都用考試的方式來進行檢測,學生可以了解很多問題,但是來了解從中選擇他愿意發(fā)展的方向,而不是逼著他被動地去學,其實這個是很多學生厭學的原因。
泉靈:您的意思是文理可以不分科,但是別都考了。好,現在我們回到癥結的問題,就是關于高考指揮棒,它到底起多大的作用,其實這次發(fā)表教育中長期綱要的時候,征求意見稿,據說之前曾經有過激烈的爭論,就是高考該留還是不該留,這個指揮棒到底要不要?兩位的意見。
程天權:這個高考恐怕是選拔人才的一個無奈的選擇,因為我們知道只有一些位置,選拔只能選拔一部分人,不能全提,那么在這個情況下如何選拔?就有一個問題,我們嘗試著用很多的方法,但是相對而言,在現階段,考試還是一個比較公平,效率比較高,還是比較有秩序的方法,當然它有很多弊病。
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高考我個人認為不能取消的,但是這并不以為這說高考就能夠完全滿足我們對人才甄別的要求,因為我們需要明白,憑一張考卷,把各種各樣的人才選拔出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特點很多都不一樣,所以我想呢,高考不能取消,但并不意味著,從我們選拔人才只有高考一種途徑,我想我們應該逐步地改革,并且為學生能夠進入到高等學校學習,提供更多這樣入學的一種通道,這是一種進步。
泉靈:所以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已經有類似改革的嘗試,比如說您應該學校有一個名額,可以以您的名字推薦一個學生,當時社會的期待就是說,可能有一些奇才、怪才,他可能高考考不進那么好的學校,但是他在某一方面又特別有專長,可以把他輸送到大學里,但是最后我記得你們的校長們都是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壓力,最后還是選出了各方面都很均衡,很好的學生,進入這樣的保送的名額,有些人說是浪費了。
劉長銘:去年我推薦了五名,我個人認為呢,這五名選手都有很鮮明的發(fā)展個人的可能,但是我想呢,能不能夠考上大學,并不是我推薦了一個標準,我是傾向于推薦一些比較有特點的學生,在某一科發(fā)展得比較超長的學生,至于這個學生學生,能不能憑自己的本事考上,或者考不上,這不是我們考慮的條件。
泉靈:能不能更有特點的?
劉長銘:更有特點的學生,我想在隨后的幾年的推薦,如果我們這個方式堅持下去的話,我想給社會一個很好的導向,更有特點的學生就會不斷地產生出來,我們也除了目前的,以往我們的體制,是不便于,不利于產生這樣的學生。
泉靈:也就是說您需要社會的鼓勵。
劉長銘:對。
泉靈:從大學角度來說,希不希望有更多的自主招生的名額?
程天權:這事很難說清楚,因為從一般的情況講,我們如果有自主招生的權利,我們也是能夠發(fā)現,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或者是在某一方面特別有特長,可以培養(yǎng),在另外一方面,正??荚囁M不來的學生,但是因為這個事情相對而言,它的主觀性比較強,社會的公信力會受到挑戰(zhàn),你選這個人為什么選他,不選其他的人,不像一張考試卷這么來定,好像顯得公平,其實一張卷子來定,并不那么公平,但是我們知道相對那樣,更透明一些,更公開一些。
泉靈:好,我們最后一個問題是來自央視網的網友的,主要是提給劉校長的,他說現在課業(yè)負擔,說了很多年減輕,但是大家沒覺得書包輕了多少,這個事情真的是改革口號,還是真的做到了?
劉長銘:我想現在中小學的課業(yè)負擔,很多跟升學有關,因為考試的壓力非常大,我想我們逐步地減輕考試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會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覺得變一種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我覺得是減輕過重的課業(yè)負擔,確切地說減輕過重的精神負擔的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因為一個人被動地做一個事情,就會覺得非常地累,負擔非常地重,如果要是主動地去做,盡管他花的時間和精力并不一定少,但是他會感覺到精神上非常輕松,他樂學,愿意學,我想這個負擔就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減輕課業(yè)負擔,這個課業(yè)負擔的衡量,不能夠僅僅是用時間和精力的投入作為尺度來衡量。
泉靈:好,非常感謝兩位今天來到我們的大會堂演播室,謝謝。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