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大,首在大德
大學之大首在大德,《大學》里邊有解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大學的德和社會的德、政府的德有巨大的區(qū)別。大學是道德高地,要承擔民族的責任。以山東大學為例,它設立的時候有一份令人驕傲的章程,其中解釋大學的道德,叫“公家設立學堂,非為諸生謀進取;諸生來堂肄業(yè),是為國家圖富強,非為一己利身家……”大家看,大學從設立的時候,就是把天下的責任和國家的責任承擔下來。
大學之大,還表現為大學里邊一定是有大學問的,社會上沒有的學問,要到大學里邊去找。
大學之大還表現為大學里邊有大愛。大學是一個愛真理、愛學術的地方,對真理和學術愛到什么程度?當老師和真理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我寧可不愛老師我也要愛我的真理。
大學還要有“大樹”
大學之大還要有把大德、大學問和大愛集于一身的大師。大家可能都知道梅貽琦先生有一句話:“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什么是大學?大師就是大學,大學的水平是由大師來代表的。
那么大學里邊還有什么?我認為大學里邊還應該有“大樹”。這個“大樹”,我講的不是我們看到的植物,這個樹代表著這個學校的傳統(tǒng)。
好的大學一定要有優(yōu)良的傳統(tǒng),這個傳統(tǒng)本身,就構成了這個大學的生命力的一部分。所以大學里邊有“大樹”,表明這個大學有優(yōu)良的校風和優(yōu)良的傳統(tǒng)。
現在的大學真的不需要大樓嗎?我認為大學里邊一定要有“大樓”。這個“大樓”我講的也不是建筑物。“大樓”應當是這個大學的辦學條件,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應該轉化為這個大學里教授們的物質生活條件。
沒有“大樓”是養(yǎng)不住大師的。沒有好的物質生活條件,沒有好的設備,你是請不來大師的,所以大學里邊需要有“大樓”。
大學里邊最高的權威不是校長
那么大學當中這個“學”怎么理解?第一個,大學之學表現為我們是學府。
在大學里邊,我們是以學術為標準的,誰的學術水平高,誰就是這個大學的權威,誰的創(chuàng)新能力強,誰就在這個大學里邊受到尊重。因為大學里有很多學科,所以大學里邊的權威不止一個。
在大學里邊,最高權威不是校長,應該是學術的代表,這就是學府。
那么學府里邊有什么人呢?“學者”和“學生”。學者之間組合起來,進行共同的研究,就構成“學科”。所以一個大學有名還是沒名,要看你有沒有代表性的學科。
把上邊的“大”字和“學”字結合起來,這些要素都具備了,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大學。
若只有一把椅子,校長得讓給教授坐
理解了大學是什么,我們還要問大學應該怎么辦?
要把培養(yǎng)人作為大學的根本使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大學永恒的主題。我們的大學規(guī)模的發(fā)展,遲早有飽和的一天,但是質量的提升沒有止境。
學科建設是大學的龍頭工作,沒有一流學科就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學。
師資隊伍建設始終是大學的主體工程。抓大學抓什么,就是抓師資隊伍建設。有什么樣的教授就有什么樣的大學,有一流的教授你就是一流的大學,有三流的教授你肯定就是三流的大學。
大學的管理,它的目的是為學術提供服務。在山東大學我有一個“一把椅子”的理論:校長、處長辦公室里邊如果只有一把椅子,誰來坐呢?當教師進來的時候,有權利坐這把椅子的是教師,校長和處長要站起來,把椅子讓給教師。
校長不是管教授的,大學里邊要去行政化,在大學里邊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是教師而不是校長,這就是“一把椅子”的實質。(本文根據演講錄音整理,標題為編者所加,稿件未經徐顯明本人審閱)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