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大學在“培養(yǎng)什么人”和“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上,明確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這條主線,實施紅色育人工程,培養(yǎng)具有沂蒙精神特質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大力開展紅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三進”活動,將“紅色文化”列入必修課程,提升大學生的“精神高度”,構筑起了完整、科學的紅色教育體系。
學校將“紅色文化與沂蒙精神”列入通識必修課程,將理論與實踐、課堂與基地、講授與尋訪相融合,讓學生們在社會實踐、教學實習考察中親身體驗“紅色文化”的精髓。將沂蒙精神列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的學習內容,開發(fā)出以紅色文化展館、紅色文化修讀場所、紅色影院、紅色文化走廊、紅色文化書庫等為重點的紅色教育基地建設項目;組建“紅色資源調研團”,開展“八百里沂蒙尋訪活動”;評選“沂蒙號紅旗團委(支部)”、“沂蒙號學習標兵”等活動;實現紅色資源的對外開放,擴大社會效益,正在積極籌備省部級干部教育培訓學院。
日前,臨沂大學黨委書記丁鳳云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與時俱進,讓紅色文化融入時代精神內涵,與學風建設、素質拓展、養(yǎng)成教育融合,鑄造起獨具特色的文化品格,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如磐石。”
近年來,臨沂大學扎根沂蒙革命熱土,把紅色教育放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去統(tǒng)籌謀劃,整體推進,科學構建,構筑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紅色教育體系。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精神特質,進行開發(fā)與提煉,把紅色做成經典,用經典帶動流行,以主流引領多元。在校園里,修建起“沂蒙精神育人館”、“紅嫂紀念館”、“沂蒙園”、抗戰(zhàn)支前雕塑群等文化景觀;在蒙山沂水間建立起20個紅色教育實踐教學基地。組建“紅色教育學術研究團隊”,讓紅色教育融入教學、科研、教育和研發(fā)各個環(huán)節(jié),建立起“山東省紅色文化產業(yè)研發(fā)基地”,成立了紅色根據地史料研究所、沂蒙文化研究所等機構,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省級課題《沂蒙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研究》和橫向課題《沂蒙紅色文化資源開發(fā)研究》,出版了《沂蒙精神》《臨沂革命斗爭史稿》《沂蒙革命斗爭史略》《沂蒙英烈頌》《沂蒙山區(qū)好地方》等專著10余部;拍攝了《孟良崮》《沂蒙》《沂蒙精神頌》《羅榮桓與沂蒙革命根據地》《沂蒙六姐妹》等電視專題片和電視理論專題片。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