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許琳近日在上海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舉行的“世界多元文化架構下的漢語國際推廣論壇”上表示,2007年6月底國家漢辦將試開通網(wǎng)絡孔子學院,開展網(wǎng)上課程,在最大范圍內為世界各國漢語學習者提供教學資源。在本次論壇上,來自日本、德國、韓國、中國的200多位專家學者就中華文化如何在全球更好地推廣進行了深入探討并達成共識。
推廣漢語與介紹中國文化
很多與會專家認為語言和文化產生的互利互承關系是不容忽視的。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蔡建國院長介紹說,目前,一個經(jīng)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日益頻繁。語言中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只有懂得這個民族的文化,才能真正明白這個民族的語言。全國政協(xié)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翻譯協(xié)會會長、中國僑聯(lián)顧問唐聞生認為,推廣漢語既要介紹中華文化,也要學習、熟悉對方的文化。目前,世界各地有眾多生動的教材,用十分形象的方法介紹漢語、中國的天文地理、中國人民的生活。海外的孔子學院不僅要教孔子的著作,也要教中國字,而且要介紹豐富的中華文化,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拓展。
突破教材和人才兩大瓶頸
與會專家認為,目前在漢語國際推廣過程中,對外漢語教材和對外漢語教學人才是兩大瓶頸。面對許多國家興起的漢語熱,高質量的對外漢語教材還是不足,難以滿足需求。與會專家建議,應制定出針對不同國別、不同語種的漢語教材。
日本中國語教育學會會長、大阪外國語大學教授古川裕介紹說,目前日本針對初級漢語的教材、工具書數(shù)量很多,但質量良莠不齊,缺乏一套系統(tǒng)的好教材。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北京大學教授陸儉明認為,目前漢語教學研究的重點是要制定出針對不同國別、不同語種的漢語教材,同時摸索出一套適宜的教師培訓模式。陸儉明提出,要把對外漢語教學作為獨立學科來建設,不能簡單套用對內漢語教學體系,尤其是要探索什么樣的漢語語法體系更適用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問題。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許琳表示,國家漢辦將集合專家力量,盡快制定出一套高質量的對外漢語教材。
對于人才瓶頸問題,與會專家認為,在當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經(jīng)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推廣漢語,需要盡快培養(yǎng)大批漢語國際推廣的應用型人才。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吳麗君教授建議,應探討和構建新型的培養(yǎng)模式,包括拓寬漢語國際人才培養(yǎng)的生源渠道,吸納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才,加入到教中文的隊伍中來。
北京華文學院李嘉郁認為,在培訓外派漢語教師的同時,應該重視各國家的漢語師資培訓。韓國經(jīng)濟大學中國學教師朱宰佑表示,希望能夠看到漢辦或孔子學院在推廣漢語國際化的時候,不僅要推廣新的比較創(chuàng)新的中文教法,還應該給外國學生多開設了解中國文化的課程。
重視在海外華人中推廣漢語
據(jù)了解目前在海外華僑華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弟中,有不少人已經(jīng)不大會、甚至是完全不懂中文,但他們又很想了解中華文化??梢姡趪H上推廣漢語不僅是建設和諧世界的需要,也是海外華僑華人的期盼。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左志強介紹說:“我們的教育對象,主要是海外數(shù)千萬的華僑華人,特別是他們的子女?!彼硎?,為了讓海外華裔青少年親身感受中華文化,感覺到自己的根在中國,對待華裔青少年要將正規(guī)的華文教育工作進行到底。比如,組織夏令營、冬令營、中華文化之旅……等等。盡管他們的國籍可能已經(jīng)不是中國,但是祖籍國永遠是中國,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本網(wǎng)站的信息及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網(wǎng)絡及各院校網(wǎng)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