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少高考考生來說,數學是難過的一道“檻兒”,今年似乎尤其明顯。相當多的上海考生特別是理科生反映,今年的數學考題挺難。那么,在中學老師眼中,這張數學卷到底難不難?
學生反應:一致喊“難”
考完數學,不少學生顯得情緒有些低落。一些學生,尤其是理科生直呼:“今年數學卷怎么這么難!”部分市重點中學平日數學成績還不錯的學生說:“基礎題難度加大了,做起來時間緊巴巴的?!?
不少學生
找老師傾訴:“題目分數和題量都變了,我都來不及做了”;“怎么都是新面孔?我有點措手不及”;“模擬題的填空題都是12題,這次突然變成14題了,而且思路很怪,影響我的情緒”……某中學的老師反映,今年喊“難”的學生似乎比往年多。因為數學是在高考首日考的,為了安撫學生情緒,老師們不斷給學生發(fā)短信,說些“你覺得難,其他人也難”之類的鼓勵話語。
有些家長也摸不清頭腦,“孩子中午回家還是一臉笑容,下午回家臉色都變了,我也不敢多問,數學到底考什么了?”
也有一些數學老師在網上評價:“這次理科數學卷,基礎部分的難度提高,前兩年基礎部分抓牢可以得105分左右,今年保守估計大概得80多分”;“今年的數學卷,對拔尖學生來說也許略有影響,但對普通中學的學生影響可能比較大?!?
教師反應之一:難在“變化”多
一些中學數學教師認為,今年的題目難在“變化”多。
首先,試卷結構變化大。前些年高考數學題型和數量已成定勢,11或12道填空題,4道選擇題,6道解答題。這次高考,填空題14道,選擇題4道,解答題5道。
其次,今年是二期課改全面鋪開后的第一年高考,新教材增加了許多內容。理科卷對算法、矩陣、行列式、向量、概率統(tǒng)計等內容進行考查,且有較高要求。
此外,題目“新面孔”多,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要求也高。不少題目呈現的方式與傳統(tǒng)題目不同,要回歸為基本數學問題對能力的要求高;有些題給出了新定義、新情境,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要求較高。
教師反應之二:題目并未超綱
也有不少中學教師認為,今年數學卷并沒有超綱,被扣上“難”的帽子不太妥當。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是實施二期課改后的第一批考生,命題組更注重新課程標準,二期課改知識點較之一期課程多了20%左右,因此這次數學高考知識覆蓋面比較大。那些數學基礎知識學得扎實,善于活學活用的學生,考下來感覺不錯。
有老師分析,前幾年的數學卷講究厚度,在某些知識點上做深做透;今年數學卷更講究寬度,考核的知識點增多,考察全面,面鋪得比較開。比如,今年考到“眾數”這個概念,很多學生說超綱了,其實并不超綱,只是平時老師不大注意該知識點;還有一道關于代數的證明題,有些學生說考察到了微積分這個高等數學知識點,其實用常規(guī)的所學知識點完全能做出來。
一些重點中學數學老師提出,今年的數學理科卷也給數學教學提了一次醒。以往,老師習慣以“題型”為基本出發(fā)點,訓練學生大量做題,只要抓住幾個??贾R點“做足”,學生基本能拿分。看來這種教學思路需要改一改,教數學不能有“抓題”思想,應該讓學生把基礎打牢,能變換多種解題思路。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