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0日,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發(fā)布《2011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報告公布了第三屆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共有1278名學者入選。其中,北京大學最盛產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有106位學者和182名校友入選名單,雄居中國校友會網“2011中國大學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排行榜”榜首;中國人民大學有68位學者和154名校友入圍,居第二;復旦大學有43位學者和60名校友入選,名列第三;北京師范大學有41名學者和46名校友入選,升至第四;清華大學有33名學者和18名校友入選,文科地位飆升挺進全國高校五強。中國社會科學院有264位學者入選,入選人數高居全國各科研院所首位,堪稱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國家智庫。
在入選第三屆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中,女性學者屈指可數,學科領域分布失衡,文法領域表現突出;“50后”成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主力軍,“70后”學者嶄露頭角;近六成入選學者扎堆北京,西藏實現“零突破”;入選者學歷高、海歸多,四成擁有博士學歷;優(yōu)秀學術傳統(tǒng)有師承,師生團隊同入選現象多。最引人關注的是,昔日高考狀元現身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一舉打破我國恢復高考后高考狀元無“杰出人才”論斷,“考場狀元”蝶變成“職場狀元”。
江蘇、浙江雙雄領跑,西藏實現零突破
報告顯示,從入選中國校友會網2011(第三屆)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的學者出生地區(qū)分布來看。江蘇出生的學者人數最多,有167人,比上一屆新增學者30多人,繼續(xù)蟬聯中國各省市自治區(qū)首位;浙江出生的有124人,位居第二;江蘇、浙江相對于其他地區(qū)優(yōu)勢非常顯著,第二名浙江超出第三名湖南大約50%之多。湖南出生的有90人,位居第三。山東出生的學者有86人,居第四;上海有85人,居第五。湖北有64人,居第六;北京有58人,列第七,遼寧有55人,居第八;河北有54人,列第九;四川和安徽各有52人,并列第十。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首次有西藏籍的學者入選,實現了零突破。與上一屆相比,有著“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家搖籃”美譽的江蘇、浙江、湖南、山東、上海的優(yōu)勢有所降低,五省市出生的學者合計有552人,約占總數的43.19%,比上屆下降4個百分點。
中國校友會網2011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出生地區(qū)分布
名次 | 省市名稱 | 學者人數 |
1 | 江蘇 | 167 |
2 | 浙江 | 124 |
3 | 湖南 | 90 |
4 | 山東 | 86 |
5 | 上海 | 85 |
6 | 湖北 | 64 |
7 | 北京 | 58 |
8 | 遼寧 | 55 |
9 | 河北 | 54 |
10 | 安徽 | 52 |
四川 | 52 | |
12 | 廣東 | 42 |
13 | 福建 | 37 |
河南 | 37 | |
15 | 吉林 | 29 |
16 | 天津 | 25 |
17 | 重慶 | 24 |
18 | 黑龍江 | 21 |
陜西 | 21 | |
20 | 江西 | 20 |
山西 | 20 | |
22 | 云南 | 19 |
23 | 甘肅 | 13 |
24 | 內蒙古 | 10 |
25 | 廣西 | 9 |
26 | 貴州 | 6 |
27 | 寧夏 | 5 |
28 | 青海 | 4 |
29 | 新疆 | 3 |
30 | 海南 | 2 |
31 | 臺灣 | 1 |
西藏 | 1 | |
香港 | 1 |
十強城市江蘇和浙江占7席,蘇州、杭州并列城市第一名
報告顯示,從入選中國校友會網2011(第三屆)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的學者出生城市來看,分布我國23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其中,四川籍入選學者出生城市分布最廣,有16個地級城市,并列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首位;其次是山東有15個城市,居第二;河南、安徽、湖北各14個城市,并列第三;廣東、湖南和遼寧各有13個城市,居第六;江蘇籍學者分布在12各城市,列第九,河北有11個城市,列第十。從入選學者出生的地級城市來看,位居前十地級城市中幾乎被江蘇和浙江所壟斷,占據了7個席位,其余3個席位被湖南、遼寧和四川分得。
從中國校友會網“2011(第三屆)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入選學者出生地級城市分布來看,浙江杭州市和江蘇蘇州市出生的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最多,各有27人,并列居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地級城市首位;江蘇無錫市有25人,列第三;浙江寧波市有24人,位居第四;浙江紹興市有21人,列第五;遼寧沈陽市有20人,居第六;湖南長沙市和江蘇南通市各有19人,并列第七;江蘇南京市有18人,列第九;四川成都市有17人,位居第十。
歷史文化、教育、經濟是影響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產生三要素
以宏觀環(huán)境而論,一個地區(qū)的文化沉淀、教育培養(yǎng)和經濟發(fā)達程度是影響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產生三大要素。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一般來說省會城市和地區(qū)中心城市都具有這個優(yōu)勢,2011年入選學者的出生地區(qū)主要集中在經濟文化較為發(fā)達和教育發(fā)展水平較高的省市自治區(qū),如江蘇、浙江、山東、上海等均處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或經濟文化相對較為發(fā)達地區(qū)。而從學者出生地級城市分布來看,又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和經濟資源具有明顯優(yōu)勢的省會城市和地級城市,這在江浙地區(qū)表現最為突出。如入選的江蘇籍學者高度集中在蘇州、無錫、南通和南京等城市,浙江籍學者則集中在杭州、寧波、紹興和金華等城市,這些均是我國或該地區(qū)經濟和文化較為發(fā)達的城市。
但是,歷史文化、教育、經濟三大因素當中,重要性并不一樣,前兩個因素的重要性更大于經濟因素。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某些中西部地區(qū)盡管經濟相對于江浙地區(qū)落后,但是由于歷史的文積淀厚重,歷史上文人名家輩出之地,也造就出了一大批杰出學者,如湖南、四川和湖北等地區(qū)。反觀珠三角地區(qū)的廣東等,盡管經濟發(fā)達程度并不輸于江浙地區(qū),但是由于歷史文化與教育因素較之江浙地區(qū)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的人數明顯低于江浙地區(qū),甚至不及經濟明顯落后于廣東的湖南湖北、四川地區(qū)。
中國校友會網2011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出生地級城市分布(前100名)
名次 | 省市名稱 | 城市名稱 | 入選學者人數 |
1 | 浙江 | 杭州 | 27 |
江蘇 | 蘇州 | 27 | |
3 | 江蘇 | 無錫 | 25 |
4 | 浙江 | 寧波 | 24 |
5 | 浙江 | 紹興 | 21 |
6 | 遼寧 | 沈陽 | 20 |
7 | 湖南 | 長沙 | 19 |
江蘇 | 南通 | 19 | |
9 | 江蘇 | 南京 | 18 |
10 | 四川 | 成都 | 17 |
11 | 山東 | 煙臺 | 16 |
12 | 福建 | 福州 | 15 |
江蘇 | 常州 | 15 | |
14 | 江蘇 | 泰州 | 14 |
浙江 | 金華 | 14 | |
16 | 湖北 | 武漢 | 13 |
湖南 | 岳陽 | 13 | |
18 | 山東 | 青島 | 12 |
安徽 | 安慶 | 11 | |
河北 | 保定 | 11 | |
河南 | 南陽 | 11 | |
江蘇 | 徐州 | 11 | |
江蘇 | 揚州 | 11 | |
江蘇 | 鎮(zhèn)江 | 11 | |
浙江 | 臺州 | 11 | |
26 | 福建 | 泉州 | 10 |
黑龍江 | 哈爾濱 | 10 | |
湖北 | 黃岡 | 10 | |
湖南 | 永州 | 10 | |
遼寧 | 大連 | 10 | |
浙江 | 嘉興 | 10 | |
浙江 | 溫州 | 10 | |
33 | 河北 | 衡水 | 9 |
湖北 | 荊州 | 9 | |
湖南 | 湘潭 | 9 | |
吉林 | 長春 | 9 | |
陜西 | 西安 | 9 | |
38 | 安徽 | 六安 | 8 |
山東 | 濟寧 | 8 | |
40 | 安徽 | 蕪湖 | 7 |
河北 | 石家莊 | 7 | |
河北 | 唐山 | 7 | |
湖北 | 孝感 | 7 | |
湖南 | 邵陽 | 7 | |
湖南 | 益陽 | 7 | |
吉林 | 吉林 | 7 | |
江蘇 | 鹽城 | 7 | |
山東 | 菏澤 | 7 | |
山東 | 聊城 | 7 | |
云南 | 昆明 | 7 | |
51 | 安徽 | 巢湖 | 6 |
甘肅 | 蘭州 | 6 | |
廣東 | 潮州 | 6 | |
廣東 | 梅州 | 6 | |
河北 | 邢臺 | 6 | |
湖南 | 衡陽 | 6 | |
山東 | 德州 | 6 | |
山東 | 威海 | 6 | |
山西 | 晉中 | 6 | |
四川 | 樂山 | 6 | |
61 | 廣東 | 廣州 | 5 |
廣東 | 江門 | 5 | |
廣東 | 揭陽 | 5 | |
廣東 | 汕頭 | 5 | |
河北 | 滄州 | 5 | |
黑龍江 | 齊齊哈爾 | 5 | |
湖北 | 仙桃 | 5 | |
湖南 | 常德 | 5 | |
江西 | 九江 | 5 | |
遼寧 | 鞍山 | 5 | |
遼寧 | 錦州 | 5 | |
山東 | 濟南 | 5 | |
73 | 福建 | 龍巖 | 4 |
貴州 | 貴陽 | 4 | |
河南 | 開封 | 4 | |
湖北 | 宜昌 | 4 | |
湖南 | 株洲 | 4 | |
江蘇 | 淮安 | 4 | |
江蘇 | 連云港 | 4 | |
江西 | 南昌 | 4 | |
山東 | 泰安 | 4 | |
山東 | 濰坊 | 4 | |
山東 | 淄博 | 4 | |
山西 | 臨汾 | 4 | |
陜西 | 咸陽 | 4 | |
陜西 | 榆林 | 4 | |
四川 | 南充 | 4 | |
四川 | 自貢 | 4 | |
浙江 | 衢州 | 4 | |
90 | 安徽 | 合肥 | 3 |
安徽 | 黃山 | 3 | |
安徽 | 宣城 | 3 | |
甘肅 | 定西 | 3 | |
河南 | 安陽 | 3 | |
河南 | 洛陽 | 3 | |
河南 | 信陽 | 3 | |
湖北 | 十堰 | 3 | |
湖北 | 天門 | 3 | |
湖北 | 襄樊 | 3 | |
湖南 | 懷化 | 3 | |
湖南 | 婁底 | 3 | |
吉林 | 白城 | 3 | |
吉林 | 延邊 | 3 | |
江西 | 吉安 | 3 | |
遼寧 | 鐵嶺 | 3 | |
山西 | 忻州 | 3 | |
四川 | 達州 | 3 | |
四川 | 眉山 | 3 | |
云南 | 曲靖 | 3 | |
浙江 | 湖州 | 3 |
本網站的信息及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及各院校網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為參考,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